根据GB/T50448标准,流动性的初始值必须大于300mm。我公司实测值要求流动性大于320mm,30min的滞留率大于等于90%的标准要求。泌水率为0以确保不分层和离析。
在加固改造工程中,与旧混凝土结合时,与C30混凝土的正抗拉粘结强度达到3Mpa,远高于标准要求的1.8Mpa。
在加固改造工程中,内部有钢架,与热轧带肋钢筋的结合强度大于12Mpa的标准。
一、产品特点
早强高强浇注3天后强度高达30Mpa,缩短工期。
自液态 只需现场加水搅拌,直接倒入模板内,灌浆浆液自行流动,施工无振动,确保无振动,长距离灌浆施工。
微膨胀浇筑体**使用无收缩,**新浇注浆材料与基础紧密接触,基体与旧混凝土无收缩,适当的膨胀压应力确保界面与混凝土之间不会出现空鼓、分层和剥落。想像力。
抗渗油性 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,强度提高10%以上。成型体结构紧凑,不渗透,适用于机油污染和环保。
耐用性:200万次疲劳试验和50次冻融环境试验强度无明显变化。
耐候性好 -40℃~600℃ **安全使用
低碱、耐腐蚀性能严格控制原料的碱含量,适用于需要抑制碱集料反应的工程。
三,
1. 基础治疗
清洁基层表面,不得有碎石、浮渣、灰尘、油污、脱模剂等杂物。灌浆前24h,接触面应充分润湿。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。
根据实际情况,选择相应的灌浆方法。由于灌浆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,一般情况下,“自重法灌浆”就足够了,即浆液直接从模板口浇注,浆液靠自重流动。平整并充满整个浇注空间;如果浇注面积大,结构特别复杂,或空间小,距离很长,可采用“高漏斗注浆”或“压力注浆”进行注浆,以**浆液能被充分填满。角落。
3. 模板
按确定的灌浆方法和灌浆施工图支撑模板。模板的定位标高应至少高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。模板必须支撑牢固,防止松动和漏浆。
4、灌浆的搅拌
加水量根据产品合格证上的水料比确定。应使用饮用水进行混合。水温宜在5-40℃,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。采用机械搅拌时,搅拌时间一般为1~2分钟。使用手动搅拌时,以加入2/3量的水搅拌2分钟为宜,再加入剩余量的水继续搅拌至均匀。标准稠度和加水量为12%。
5. 灌浆步骤
灌浆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:
(1) 灌浆应从一侧灌入,直至另一侧溢出,以利于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空气排出,使灌浆充分,不允许四边同时灌浆.
(2)灌浆开始后,必须不间断地连续进行,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。
(3)注浆过程中不宜振动。如有必要,可使用竹条拉动和分流。
(4)每层灌浆层的厚度不应超过100mm。
(5)较长的梁、板宜分段灌浆,每段长度为10m。 4m以上的立柱浇筑时,必须分段浇筑。
(6)灌浆时若表面有渗水现象,可撒少量干灌浆材料吸水。
(7)对于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的大体积灌浆,在搅拌灌浆时,可按灌浆重量的20%加入5mm的石块,但需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浇注性是否能满足要求。
(8)注浆完成后,应在注浆层终凝前对需拆除部分进行处理。
(9)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和脱模前,应保护灌浆层免受振动和碰撞,以免损坏未硬化的灌浆层。
(10)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,以利于灌浆施工。
(11)灌浆过程中若出现灌浆现象,应及时处理。
(12)注浆量较大时,应采用机械搅拌,以**注浆施工。
清水混凝土保护、混凝土防腐保护、混凝土平整颜色保护;地板、墙体、桥梁、公路等各种混凝土结构的注浆修补、混凝土空鼓处理、石材空鼓处理;清水混凝土表面修补、混凝土蜂窝、麻点表面修补、膨胀型、混凝土界面增强、增强型界面剂;混凝土砂光处理、墙体砂浆返砂、混凝土密封固化剂;混凝土回碱处理、高强
环氧砂浆、粘合钢结构粘合剂、碳纤维及配套树脂